在政策推动与技术革新双轮驱动下,煤矿行业正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,智能化建设成为企业降本增效、提升安全水平的关键途径。近日,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了《矿山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》,明确提出7大类56种矿山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应用方向,为煤矿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明确指引。与此同时,煤炭行业2025年中报显示,尽管上半年行业业绩普遍承压,但龙头企业通过智能化转型和成本控制保持了相对稳健的业绩。
01 行业业绩承压,分化明显
2025年上半年,煤炭行业整体业绩出现下滑。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煤炭行业合计收入5486亿元,同比下降18.7%;实现归母净利润528亿元,同比下降32.5%。二季度行业下行趋势加快,2025年煤炭行业实现经营收入2692亿元,同比下降19.6%;实现归母净利润241亿元,同比下降35.5%。企业盈利能力分化明显。头部企业如中国神华、中煤能源等,由于较高的长协煤占比和有效的成本压降,业绩保持相对稳健。而部分企业对市场煤依赖度较高,业绩波动较大。
02 政策强力推动智能化转型
9月3日,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了《矿山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》,聚焦矿山险累苦脏岗位机器人替代,提出了重点研发应用掘进类、采矿类、运输类、选矿类等7大类共56种矿山智能机器人。政策旨在降低从业人员劳动强度、减少作业安全风险、增强安全保障能力。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鼓励支持矿山企业、装备企业与高等学校、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科技攻关,加快矿山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应用。
03智能化应用成效显著
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是智能化建设的优秀案例。该矿在主驱动机房部署了智能巡检机器人,搭载着高清摄像头、红外热成像仪和多种传感器,沿轨道巡检作业。该矿应用了“AI+NOSA智能风险管控系统、超前液压支架、进风超前切顶爆破顶板治理”等技术装备,并为关键作业岗位职工配备AR智能眼镜,指引职工按照标准流程操作精准安全作业。
04 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
根据行业分析报告,到2030年,中国煤矿行业将呈现三大特征:技术主导化、结构高端化和生态协同化。智能化与清洁化技术将广泛应用,实现“少人化开采、超低排放、资源循环利用”,行业从“劳动密集型”向“技术密集型”转型。煤炭消费将向高参数煤电、现代煤化工等高端领域集中,企业从“产量竞争”转向“附加值竞争”,通过技术延伸提升利润空间。煤矿与新能源、生态修复、碳交易等产业深度融合,形成“开采-利用-修复-碳管理”的闭环价值链,企业从“能源供应商”升级为“综合能源服务商”。
随着金九银十非电需求旺季到来,多家机构分析认为煤炭行业基本面拐点已经显现。煤价底部已验证,反弹可期,智能化转型成效将更加明显。煤矿智能化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,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煤矿的生产模式和安全性。未来几年,随着更多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化系统的应用,煤矿行业将彻底告别“傻大黑粗”的形象,向高科技绿色行业转型。